文明创建展风采|骆驼山街道:健全用好三个“清单”,共建文明典范城市

今年以来,骆驼山街道抬高创建标准,健全用好组织、指标、宣传发动三张清单,对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市民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争创美丽幸福宜居的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致力于守护宜居宜业这个普惠的民生福祉,实现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共建、共治、共享。

列明组织清单,突出齐抓共管。街道上下将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全面动员、整体部署。搭建党工委班子成员—职能科室、社区党委—基层党员中心户、党员、网格员三级纵向组织架构,形成问题反馈和责任落实双向互联;按照“定领导、定部门、定任务、定进度、定责任”的要求,将创建任务细化到部门、社区甚至是党员责任田的责任人,形成督查考核和指挥调度一条通路;采用半天一通报、即刻就整改的工作思路,密切关注创建进展情况、解决存在问题真正拿稳“指挥棒”。

对标指标清单,重点精准施治。街道对标创建指标体系,聚焦重点难点,全面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动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取得实效。专项治理常态化,根据12345热线线索和基层审批服务执法一体化平台、网格化管理问题反馈,加强执法监管、联合红色物业,推动老旧小区沿街、农贸市场及主要道路周边建筑施工环境整体提升;综合治理长效化,街道结合环保督查持续开展市容秩序大整治,推进违法建设查控和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违规占道经营,突出堵疏结合,多措并举维护市容环境秩序;源头治理大众化,街道引导社区试点党员责任田制度,由党员中心户认领小区公共空间或设施,招募党员、群众志愿者共同进行保洁、报修等服务,切实从源头上整治“小”问题,激发居民参与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活动的主人翁意识和担当。


明晰宣发清单,凝聚创建合力。街道把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通过“办实事”,让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在一件件民生实事中得到累积。充分利用宣传栏、电子屏、网格群,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结合年度“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以民富园“环境治理100小时”、民祥园“跑腿代办100小时”、津东“第二课堂100小时”等内容为索引,激励党员干部带头干、带领干、带着干,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