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行动 | 徐州云龙区:战“疫”一线“逆行者”的点点微光

连日来,徐州市云龙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让每个“逆行者”的点点微光,汇聚起众志成城、同心抗疫的磅礴力量。


每一通电话,都彰显战“疫”的温度

“您好,请问家里几口人?都做核酸检测了吗?”“家里有没有什么需要?”“您现在身体怎么样?药物还需要帮忙购买吗?”

在云龙区太行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一间办公室里,一片繁忙的景象,几位党员志愿者坐成一排打着电话,重复着不同的话语。为确保每一轮核酸检测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汉风街道各社区除了通过“点对点”发送短信通知和微信群统一发布信息外,还启动了“电话行动”,及时通知、发动居民进行核酸检测。针对居家隔离人员,每天仔细询问居民需求,保障隔离期间物资供应充足。

“本来正准备组织人员到附近检测点做核酸的,现在不用来回跑啦。”接到社区工作人员电话的王飞高兴地说道。在绿地缤纷城一工地,民工们有序地排队等待核酸检测采样,享受“上门服务”带来的便利。录入信息、采集咽拭子、封好样本……整套流程有序高效,短短半个多小时,医护人员就完成了近100人的核酸检测采样。

3月29日起,云龙区各街道通过广播、微信群、网格群等向辖区居民公布24小时诉求热线电话,为居民随时解疑答惑。截至目前,97个诉求热线实行轮班值守,累计受理疫情诉求726条,处理完毕723条,正在协调处理3条。

每一次“敲门”,都彰显战“疫”的精度

“先排查一遍,没在家的,晚点我再来排查。”4月6日下午,党员孙艳挨家挨户排查,逐户逐人登记,开展“敲门行动”。

连日来,云龙区统筹调动各方力量,“快”字为先,整合机关干部、社区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等人员,开展“扫街、扫楼、扫地”防疫排查行动,为居民守住疫情防控的“最小单元”。

彭城街道组织机关下沉党员干部、网格员、楼道长、志愿者等,按照地域划分28个分片包干区域,依托“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逐户开展排查行动,确保覆盖辖区内住宅小区、写字楼、酒店、商铺、工地等各类场所。

子房街道在原有党建引领网格基础上,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将原有社区网格精细化,以20户居民为一个微网格,启动全域“敲门行动”。同时,还在垃圾清运车和环卫快速应急车上安装小喇叭,“防疫宣传车”每天走街串巷、深入社区,边清运垃圾边宣传防疫常识,打通了疫情防控科普知识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云龙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属地街道,组织包挂社区“第一书记”、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组成疫情“清零”突击队,深入101个工地,通过“一图两码三查”,详细排查工地民工人员信息、健康情况,并告知当前疫情防控政策。为工地人员开辟专门核酸检测通道,累计检测19万余人次,实现所有在建工地应检尽检。

云龙区淮海食品城管理处深入摸排“易漏检”群体,组织党员志愿者对因小区封闭滞留在市场内的业户进行筛查,对敲不开门的房间张贴核酸检测提醒函,还制作底册,细化到栋数、户数、人数,同时要求户主对家庭成员的核酸检测情况签署承诺,每轮结束后与底数进行比对,做到全覆盖。

每一种服务,都彰显“战”疫的速度

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云龙区组织1200余名党员志愿者和医护人员主动上门,为云龙辖区内特殊群体进行上门核酸检测采样,构筑起抗击疫情的“健康防线”。

“您好,我们来给您做核酸检测采样了。”“请张开嘴巴,坚持几秒就可以了。”针对部分居家隔离观察人员以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骆驼山街道分派大量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对9个社区推出暖心“上门服务”,确保核酸检测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上门核酸检测采样的工作难度和强度远比集中核酸检测采样大得多,工作人员穿梭在社区不同的楼栋之间,开箱、扫码、采样、封箱、送检,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规范迅速。

黄山街道以扫楼登记数据为底册,针对排查到的外地来徐返徐人员建立专项数据信息库,分类管理、精准稳控,以定向短信精准告知的方式,“点对点”提醒相关人员前往就近的核酸检测点位进行检测,温馨告知居家隔离相关注意事项,对特殊人群及时安排贴心上门服务。同时,组织开展电子通行证申领工作,社区居民可在小程序凭绿色“两码”申领小区出入证明。

与此同时,全区各社区党组织还创新形式提供“花式服务”:潘塘社区将电动三轮车“变身”移动式核酸检测车,民祥园社区对没有Wi-Fi的居民分享手机热点,昆仑社区为上网课的学生开设核酸检测“绿色通道”,金骆驼社区在核酸检采样测点现场向居民派发爱心口罩……贴心服务下,云龙区核酸检测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