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闻令而动,用行动践行新时代云龙精神,用坚守书写抗疫一线故事,凝聚起上下同心、攻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云龙之声》微信公众号特开设“抗疫先锋”专栏,聚焦抗击疫情第一线,宣传报道感人的人物故事,增强全区上下抗击疫情的决心和信心,以更强的干劲、拼劲、韧劲,投入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重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70后”的抗疫情怀
疫情以来,周迎东一直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岗位上。他,是一名共产党员,“70后”转业军人。
“穿上防护服,扛起责任!”
4月11日,当天气温达到32摄氏度,周迎东穿着厚重的“大白”防护服,在潘塘高速口,带领大家检查进入徐州的每一辆货车驾乘人员的来返地、健康码、行程码、48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配合医护人员对驾乘人员进行表面抗原以及核酸采样工作,协助路政、交警、疾控人员对从中高风险地区来徐车辆的消杀工作,并做好车辆点对点对接。
他说,一旦穿上“大白”,就代表自己扛起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再大的苦、再大的累也要咬牙扛下来。
“我是转业军人,不怕苦!”
高速卡口实行三班倒的值班方式。连续十几天,周迎东一直都是连轴转,值完小夜班,回家睡几个钟头,醒来顾不得和家人说几句话,又要去值大夜班。高速公路卡口的每个深夜和凌晨,都能见到他身穿“大白”的身影。
同事们看他太辛苦了,主动提出要跟他换班,让他好好歇两天。但周迎东说:“我是一名转业军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这个时候我不上什么时候上。”
“货车司机更辛苦!”
一天早上,周迎东了解到一名拉着民生保障物资的货车司机已经在车里住了好几天,没吃过一口热饭,刚领过早餐的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热包子给了司机师傅。他说:“这些司机师傅们,为了配合抗疫,真是以车为家、以路为家,他们才是真的辛苦。”
随着复工复产工作有序开展,周迎东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相关工作中。
“80后”的昼夜坚守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要义不容辞地冲在最前面。”
3月28日零时前,朱林任组长,带领机关二组到达潘塘高速报到待命。朱林在潘塘高速出口坚守了整整16天,连续值了12个夜班,每天往返5个点位督促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在第一天值班的16个小时里,行走了2万余步,相当于15公里。
“我会守好徐州疫情防控大门。”
朱林带着机关二组人员穿梭在车流之间,高举扫码牌,认真查验驾乘人员“两码”,审验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熟练地帮助驾乘人员注册健康宝,进行入徐登记,引导进行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对疫区来徐车辆,核查登记相关信息,点对点推送到目的地单位和所辖社区,加贴封条做好闭环管理。对不符合下高速的车辆,耐心做好解释,指引按县区分流管理就近出徐。
“我能克服困难。”
朱林的爱人也在疫情防控一线,孩子正上初一,大部分时间只有孩子自己在家,有时吃饭都成问题。单位多次打电话向朱林了解值班情况和生活情况,想让他调休一下,他都坚定地回答:“这个时候谁家都有困难,我克服一下就行了。我能有机会在这里参加疫情防控,深感使命光荣和责任重大,我会全力以赴守好徐州疫情防控大门。”
“90后”的青春力量
“感谢组织的信任,让我能够两次奔赴一线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深刻地感受到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27岁的苏元杰说。面对疫情,苏元杰积极响应区委号召,积极投入到潘塘高速和徐州火车站外防输入工作中。
“很荣幸成为一名‘大白’。”
在潘塘高速出口,经常能够看到一位高高大大的“大白”,他就是苏元杰。他认真细致、准确无误地登记每一个来徐车辆和个人详细信息,配合医护人员对每一个货车司机进行抗原和核酸采集工作,配合交警进行对可疑车辆的管控和对道路的疏通工作。
“每当我看到自己的防护服和佩戴的红色袖章,我就浑身充满力量地继续投入到我的工作中。”苏元杰经常说:“我很荣幸能够成为一名‘大白’,这是我生命中最宝贵最难忘的一次人生经历,在这紧要关头,很荣幸能够站在第一线守护我们的城市。”
“努力守护我们的城市。”
在徐州火车站,苏元杰将每一个数据都详细登记在册,做好数据统计,在交班前及时准确地报送各项数据内容。
当遇到旅客因种种原因无法及时完成中转或者入驻本辖区时,他第一时间向领导进行汇报,在遵守规定的前提下尽力帮助解决旅客需求;遇到时间紧迫需要赶高铁的旅客,他主动担责,用最快的时间安排出租车将旅客及时送到高铁站;遇到核酸过期的乘客,他会主动安排旅客就近完成核酸采样;看到有些乘客感到身体寒冷,他主动把自己的外套披在乘客的身上。
苏元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每一位来徐旅客,让他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情和力量。
他们
守这一道“门”
为护这一座“城”
他们
是70、80、90后
是云龙人齐心抗疫的缩影
舍小家,为大家
全力以赴
护佑城市安宁
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