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市火车站广场上,徐州市11个县区市的名称分别贴置在一张办公桌上,两张桌子拼起了来徐人员登记“转运”办公点,每一个办公点对着一条临时搭建通道,通道连接的是徐州火车站出站口。此刻,站或坐在各自岗位上的疫情防控志愿者分工明确,出站查验两码、提醒扫徐州健康宝、测量体温、引导来徐人员分流到各个目的地的县区市、来徐信息、到徐事项、对接社区、送人出站……“流程化”的工作繁忙而有序。这是徐州市云龙区人民检察院两名防疫人员的工作场地。
苏元杰:全力以赴,做好徐州“守门员”
刚满27岁的苏元杰是云龙检察院第六检察部的一名书记员,虽然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但勤劳刻苦、认真负责的态度得到了身边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2022年3月,随着新一轮新冠疫情卷土重来,面临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徐州全城转入封闭管理执勤模式,苏元杰第一时间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以身作则,不畏艰难,始终奔波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投身到高速卡口的重要执勤点上,为徐州疫情防控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4月6日,徐州市防疫任务调整,苏元杰“临危受命”前往徐州市火车站参与车站接驳工作,成为防止市外疫情流入徐州的“第一道防线”。
“旅客们、乘客们请注意,Z164车次列车即将进站”,晚19时25分,听到列车即将进站的循环提醒,苏元杰双手放置在电脑键盘上,随时准备着来徐人员信息登记工作。
“您好,请出示一下身份证。”
“请报一下您的手机号。”
“您是从哪里来徐的?”
“可以了,麻烦您移到这边排队,我们和社区人员对接一下就送您去乘车。”
……
19时35分,列车到站,旅客有序出站,苏元杰瞬间忙活开来,只见他一边耐心询问来徐至云龙区人员信息,一边双手在电脑上快速地敲打着,确保每一位来徐人员信息完整性。“李哥,这位乘客要转高铁,麻烦您送他去坐出租车”,在询问下一位来徐人员需求后,苏元杰及时向同班同事转达工作对接,整个过程顺畅高效。
Z164车次列车云龙区来徐人员登记完毕后,苏元杰打开手机手电筒,为身旁正在与社区对接的同事照亮,方便尽快完成人员转接工作,送走该车次最后一位来徐人员,顾不得喝水休息,出站广播传来了20时30分的列车即将进站提醒。
“火车站人员流动比较大,来徐人员来自各个城市,有来徐务工、回家等各类人员,人员需求不一、问题层出不穷,做好人员身份信息核对的同时,还需要耐心解答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向每一位来徐人员反复交代和社区对接、到社区后注意事项,因为需要精神高度集中,上夜班倒从没犯过困”。凌晨12点30分,苏元杰甩了甩稍感麻木的手臂,站起身来扭了扭腰,在接待完4趟从青岛、杭州等地陆续抵达徐州站的列车乘客后,等待着下一班同事的交接。
盛岚华:坚守岗位,用心做好群众工作
火车站疫情防控工作实行“三班倒”轮班制,和苏元杰一起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还有同样任劳任怨的第五检察部干警盛岚华,在4月6日高速卡口夜班执勤下班后,就被电话告知第二天早上8点到下午4点调岗到火车站疫情防控点,主要负责来徐人员信息登记后和社区对接工作。
“您好,请问您来徐之前有没有跟社区提前报备?”
“我们联系一下您的所在社区,看社区安排。”
来徐人员信息登记后,盛岚华要第一时间和其所去的社区进行电话联系,询问社区是否接收、告知社区人员信息等事项,上午到徐火车比较密集,盛岚华几乎没有手机离耳的空隙,但他忙而不乱,一丝不苟地履行自己的防控职责。“电话打的多,手机温度降不下来,就像一个暖手宝一样”工作之余,盛岚华还不忘和一旁同事打趣着。
面对部分来徐人员因为疫情而产生的紧张、焦虑甚至恐慌抵触的心理,他总能缓而有度地进行情绪疏导和心理安抚,通过语言沟通及时了解来徐人员目前现状,运用自己掌握的防护知识,为来徐人员缓解情绪,鼓励大家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全力配合政策规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用真心和温情帮助来徐人员筑牢起疫情防控的“心理防线”。
防护服里滴落的汗水,熬过长夜后疲惫的眼神,面对来徐人员耐心咨询的声音……这每一道剪影在疫情防控最为关键的时候,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疫墙”,成为群众身边阻绝病毒的“守门人”。
急难险重时刻写奉献,重大任务面前显担当,身处“外防输入”的重要关口,两名年轻干警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勇气,不畏艰辛,始终坚守着车站防疫“前哨岗”,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检察干警的担当作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使命担当,为徐州疫情防控涂上一抹鲜艳的“检察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