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家住云龙区潘塘街道姜楼社区的盛在付已开着他的农用小三轮上路了。今年,他比往常多了份惦记:到姜楼社区生态农庄摘梨并拉到市场售卖。“社区一天给80元,一个月能有两千多元的收入,”68岁的盛在付笑着说,“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现在的日子真是越过越甜。”
近年来,姜楼社区因地制宜,
通过流转土地,
结合社区农业种植优势,
探索经济发展新路径,
绘就姜楼乡村振兴新图景。
现在,
社区集体经济“壮”了,
百姓们腰包“鼓”了,
笑脸也多了。
▲莲叶何田田
盛夏时分,走进姜楼社区生态农庄,映入眼帘的是满目的苍翠。藕池里,荷花亭亭玉立,荷叶清雅繁茂;梨树上,结满沉甸甸的果实;不同种类的桃树枝繁叶茂,长势喜人。
为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增收致富,姜楼社区结合本地产业基础,探索种植浅水藕。社区共开发11个天然藕池,总占地10余亩。
除了浅水藕种植,姜楼社区结合自身农业优势,着力发展果树种植、采摘及绿化苗木基地等产业,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示范社区。
▲桃子成熟
在社区生态农庄北侧,这里正试种的桃树长势良好,包括中蟠100、中桃13以及金凤桃等不同品种桃树共计1000棵左右,明年正式收获后将带动社区收入增长。农庄里,还种植了10亩苏翠、秋月和黄冠等新品种梨树,果实中大、皮薄核小、酸甜适中,已开始采摘上市。
▲梨树丰收
顺着梨园往南走,只见一根根架子支起的小棚上爬满翠绿的藤蔓,其间有许多绿色圆润的小瓜垂了下来。
今年农庄种植了8000余棵、占地30余亩的瓜蒌,今后将创造更多增收可能。
▲精心养护瓜蒌
在姜楼社区稻蛙养殖基地,稻田里随处可见青蛙的踪影,呈现出一派稻蛙和谐共生的景象。稻蛙产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绿色生态农业新路子,也解决了百姓就近务工就业问题。
据了解,姜楼社区为纯农社区,共有土地3990亩。近年来,社区加快土地流转,通过整合土地,引入有经验的养殖户成片承包,一方面让土地集中起来、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让村民既有土地租金,又有就业岗位,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增添了乡村的活力。
此外,在社区生态农庄南侧建设的8个新型设施农业大棚,占地30余亩,也已租赁出去,每年带来收益24万元。未来,随着社区生态农庄的建设完善,并引入旅游、观光、采摘等服务,将促进社区产业转型,实现三产融合发展,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百姓致富。
藕香、果甜、稻蛙共生的景象,
是姜楼社区
促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在这里,
景美、人富、业兴旺的图景
正铺陈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