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幸福新云龙丨我的乡村情缘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会经常带着我从县城回到农村的老家去看爷爷奶奶。那时候,我分不清玉米和高粱,却喜欢和堂哥一起去地里摘二叔家种的甜瓜吃,这对我来说是最幸福美好的童年乡村回忆。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功课也越来越紧,就少了很多回老家的机会。我19岁上军校,就一直扎根军营,在军事训练演习、抗洪救灾、国际维和等行动中不断成长,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多少年过去了,童年的乡村记忆还不时冒出来,让我怀念不已。直到七年前,转业后安置分到了潘塘街道办事处,我才又开启了乡村生活的模式。呼吸着乡村的新鲜空气,闻着泥土的味道,听着河塘青蛙的叫声,看着闫河里自由自在游泳的野鸭子,我好像找到了家的感觉。


那时的潘塘,路面坑坑洼洼,骑着电动车都会觉得颠簸。到了农忙时节,办事处的工作人员都戴着草帽,顶着烈日,到庄稼地里协助农民收麦子。“老大爷,今年是个好收成吧?”看着老百姓脸上的笑容,我经常会和他们聊上几句。收割机马不停蹄地忙碌着,可是由于机械数量少,很多村民只能排队等着。我们看了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先满足一些家里困难的百姓,再根据各生产队的需要合理安排。那时的我们,站在田间地头,脚上沾满了泥巴,却没一个人叫苦喊累。


没几年,村里旧貌换新颜。政府启动的“户户通”工程让家家户户门前铺上了柏油马路,一些闲置土地也被改造成了休闲小广场。村民们晚上可以出来纳凉,在广场上跳广场舞、观看红色电影、欣赏戏曲演出。孙店村的老党员尚建芳几十年如一日为村民免费播放红色电影,也成为百姓津津乐道的“风景线”。村民大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子,开车出行也屡见不鲜了。


又到麦收时,麦浪滚滚,大地金灿灿一片,处处洋溢着丰收景象。看着收割的小麦成车的拉向粮仓,作为前来指导麦收工作的街道纪工委党员干部,我难掩喜悦之情。我还是喜欢有一搭没一搭地和老百姓聊天,“老伯您好,还有什么困难吗?”“哪有什么困难啊!现在收割机比以前多多了,一两天就能把我种的这些麦子全收完。党的好政策,我数都数不清啊!”每每听到这些话,我都欣慰不已。



以前在部队摸爬滚打,现在在田间地头抢收抢种,虽然环境变了,工作性质变了,但站在基层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价值,自己的初心使命从未改变。让我感到幸运的是,这份乡村情缘,经常能让我找寻到儿时的味道。我愿意继续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为老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