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是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随手小事”,也是关乎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大事”。为把“关键大事”做好、做实,云龙区多措并举,多点发力,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道路干净了,心情也更加舒畅了!”6月3日上午,家住公园首府小区的范华和邻居看着小区西侧通畅的唐盛路,发出如此感慨。
曾经,公园首府的生活垃圾是向唐盛路驳运的,因为汉风街道太行路社区多个小区实施人车分流管理,再加上这些小区地库不具备垃圾驳运功能,所以物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式就是直接堆到唐盛路上。
“物业晚上7点前把垃圾桶堆到唐盛路,总计有600余个,宽度能占半幅路面,零零散散长1公里。”区城管局垃圾分类科副科长蓝鹏说,保洁公司6点前会安排来处理,物业7点前把自己的桶拉走。
为解决占道唐盛路驳运问题,今年2月,云龙区城管局联合属地办事处寻找闲置边角地,先后在唐盛路南段、北段及秦郡路上各建一处垃圾驳运点,3月5日投入使用。每处驳运点面积约200平方米,驳运能力约250桶/天,能满足周边小区生活垃圾驳运需求。
建设驳运点解决生活垃圾占道驳运问题并非此次整治行动的句号,区城管局还加大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力度。6月2日,记者在唐盛路南段生活垃圾驳运点看到,驳运点大门向北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面,灰白主色调墙体上依次绘制了“徐州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等相关内容,“装”着垃圾分类知识的四种卡通桶垃圾,以及“有害垃圾危害大,专业处理无害化”“一城青山半城湖,垃圾分类来守护”等宣传语。
接下来,
区城管局是如何全力以赴,
抓好务实落实的?
以云龙区大龙湖街道维维紫悦台小区为例,小区共19栋楼916户,该局根据小区入住居民分布情况在小区建设了4处大型四分类生活垃圾收集亭,采取定点、定时投放为主,误时投放为辅的便民举措,满足居民投放需要。不仅如此,小区内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和指引牌随处可见,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
大龙湖街道厨余垃圾驳运点位于惠民路,面积约280平方米,具备通水、通电、排水条件,并建设了三级沉淀池,确保排出污水进入污水处理管网。驳运点配备3辆厨余驳运车和1辆电动冲洗车,可保障辖区内居民小区厨余垃圾每日不少于2次的集中转运以及厨余垃圾容器的清洁。
“2021年以来,云龙区9个街道办事处各建设一处厨余驳运点,为厨余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建设奠定良好的硬件基础。”云龙区城管局垃圾分类科科长姜涛说。
下一步,区城管局将进一步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责任,压实属地街道、小区物业等责任人的主体责任,结合不同街道的实际情况,指导街道办事处制定不同的工作方案。按照“区级统筹、街道主导、社区推进、物业实施”的方式,拧紧生活垃圾分类全体系链条,努力达到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市民参与率95%、家庭厨余分出率15%、回收利用率37%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