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丨融合融通融入,文化让云龙百姓更幸福



编者按

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深入工业园区、企业、历史文化街区、科学实验室等进行调研,听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希望江苏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


殷殷嘱托直抵人心,切切期盼催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云龙广大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倍增干劲。


云龙之声推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栏目,报道全区上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按照省市区委工作部署要求,真抓实干、锐意进取,进一步增强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和决心,坚定不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云龙新实践行稳致远。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时代课题。时隔1个多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考察,再次强调“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怎样认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如何深耕人文沃土,聚力守正创新,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云龙担当?近日,云龙区委宣传部专题调研组实地走访,深入探寻云龙区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也是汉文化的发源地

历史悠久,文脉悠长

“两汉文化看徐州,徐州历史看云龙”

云龙区区位优势明显

文化底蕴厚重,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承载着古韵彭城的千年人文脉络

彰显出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





龙舟竞渡,彩旗猎猎逐浪头;妙趣手工,感受多彩非遗魅力;静享阅读,城市书房拓展文化空间;沉浸看展,城乡群众共享精神产品……近年来,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精神文化产品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的过程中,云龙区以悠久的文脉及历史资源为依托,在融合文旅资源、融通社会力量、融入百姓生活等多方面,探索新的路径、模式和业态。






01
在“盘活”上下功夫



 千年文脉普惠云龙居民

“这里可是古城徐州现存最古老的地面历史文化遗迹之一。”“项羽曾在这里设立高台,观赏士卒操练、赛马,由此得名。”“文化氛围浓郁,还免费开放,这个夏天要把身边的美景看个遍。”在戏马台景区,人们拾级而上,寻古探幽。作为全省古典园林中的首批试点,2022年1月1日开始,戏马台景区免费开放。



坐拥诸多文化地标,如何让群众无障碍、零门槛走进文化场所?云龙区依据自身特色与条件,通过精细策划与资金扶持为空间赋能,盘活公共文化资源,激活辖区公共文化脉动。


如今,行走在云龙,浑厚端正的徐州博物馆、古韵深厚的戏马台、见证千年两汉遗风的徐州汉文化景区、时空交融的户部山,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并肩而立。快哉亭刚飘出动人的戏曲,青砖合瓦的李可染艺术馆里又走出三三两两看完画展的人们;回龙窝逐渐出圈的同时,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红色主题旅行线路又收获了满满好评……千古徐州事,尽在云龙间。在云龙区,仿佛转角就能和文化“撞个满怀”。




展文化大美,亮云龙精神,就要在“盘活”上下功夫。

建设文化强区,离不开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而文化只有融入现代社会,融入当下生活,才能在历史与时代的互动中获得重生。在这个过程中,云龙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采取新建、改建、共建共享等多种模式,不断整合盘活资源,积极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和场景,把公共文化服务送到了百姓的心坎上。



02
在“覆盖”上花力气



 15分钟服务圈融入百姓生活

傍晚时分,在紫金东郡小区一户房屋内,柔和的灯光洒满角落,“馆长”汪书明正在给小朋友们绘声绘色地讲述绘本故事,不时传来一阵阵欢笑声。作为第一批云龙区“邻里图书馆”的“馆长”,汪书明每月都会带领邻居、朋友或在家中或在公园读书。“在现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社会,读书确实是件比较困难的事,但是如果孩子身边的朋友、家人都在看书,会让这件事变得容易一点”。



作为云龙区推广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性项目,“邻里图书馆”将云龙区图书馆的公共藏书资源下沉到家庭末梢,以邻里关系为纽带,通过建立家庭阅读学习空间,让家庭成为阅读推广主体。截至今年5月底,云龙区已经建设了46家邻里图书馆。“这些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书房,不仅仅是阅读活动场所,更是承担着城市信息交换、市民生活体验等功能的公共文化空间。”对于云龙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公共文化科负责人感受颇深。


事实上,云龙区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还在探索更多新模式。


下午到社区的“邻里图书馆”看书;晚上带孩子去云龙区文化馆,参加青少年音乐会;周末到文化广场,打卡一场露天演出……这几年,生活在云龙的市民明显感觉到,家门口可以享受的“文化大餐”形式越来越多,内容丰富、人气火热。这样的“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已经逐渐融入更多人的生活。




展文化大美,亮云龙精神,就要在“覆盖”上花力气。

在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云龙区不仅有国家一级文化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市级博物馆,以及现代化的云龙区图书馆等超大型公共文化城市地标,而且有类型丰富、形式多样、星罗棋布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点。遍布全区的“城市书房”“有声图书馆”“邻里图书馆”等新型文化空间,成为各地新的文化地标和云龙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云龙区,只要遇到节假日或重要节庆,都有机会参与各类文化体验活动,仅在今年上半年,云龙区就先后举办了社区“文艺送理”汇演、“青春向上”青少年现场音乐会、“我们的节日”端午民俗文化大集、“乘风破浪”2023徐州市端午大龙湖龙舟赛、“七彩夏日”暑期少儿艺术公益培训等一系列活动,涵盖了文化、体验、研学等多个领域、多个场景,为市民群众提供了全城联动、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



03
在“品质”上动脑筋



 高水平“两馆”引领文化阵地

7月8日下午,闭馆音乐响起,在云龙区图书馆里埋头看书的人们纷纷抬起头来,要么将书还回书架,要么迅速在自助借书机上办理外借手续。暮色四合,大小读者各自抱着借来的书籍踏上归途,眼中透着平和与满足。


这个云龙区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总面积1万余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是国内首座汉文化主题图书馆,是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的24小时图书馆,是徐州市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全免费图书馆。2020年12月31日开馆以来,累计接待读者221万人次,图书流通量180万册次,举办各类活动1400余场。



不远处,区文化馆与图书馆相依而建。


走进云龙区文化馆,浓厚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合唱、戏曲、舞蹈、书法、美术、非遗、器乐……足足15个培训和活动室、6个名师工作室,能够充分满足各类展览、讲座、培训等惠民文化活动和名师文艺创作活动。一楼大厅还打造了一个近200平方米的非遗展馆,展示优秀传统文化,为大众提供近距离了解、观摩、体验非遗的场所。正值暑期,云龙区文化馆里活跃着许多忙碌的小身影,他们正在这里认真地参与美育活动。


“每个城市的标志性区域或地点。”这是百度百科关于“地标”最简单直接的解释。共同的文脉、连结和愿景,让区文化馆与图书馆成功“出圈”,成为云龙区的文化新地标。“两馆”获评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日均接待读者超2500人次,成为近悦远来、成风化人的公共文化打卡地。




展文化大美,亮云龙精神,就要在“品质”上动脑筋。

随着“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总体上得到解决,“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更加凸显,这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在实践中,在打造文化“标杆”的同时,云龙区也不乏生动的“精品”案例:围绕区文化馆、区图书馆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品牌,专题推出“舞动云龙”“翰墨云龙”等五大文化服务品牌、“汉韵薪传”“云图有声”等八大阅读活动品牌;“你点单 我送课”,居民自由选择,街道统一报送,区文化馆邀请专业老师、非遗传承人走进社区授课培训;红袖飘飘、汉韵十足的长扇舞,精彩的“枪刀花表演”,青春红色柳琴戏《彭城儿女》,云龙区文化馆走进多家小学校,与师生共同感受文化氛围……重视量的发展,更重视解决质的问题,未来,云龙区还将不断营造文化艺术新场景,引领城市文化生活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