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前卫图式,传统剪纸也可以很潮流

百余幅充满生活意趣的剪纸作品无声地记录下创作者的生活和情感,循环播放的视频和现场剪纸演示让剪纸创作可触可感。7月25日下午,一场融合非遗技艺与活态传承的“独陪明月剪乡思——刘冠玉剪纸作品展”在徐州美术馆开展,吸引了众多潮流青年、文化学者、艺术爱好者等前来观瞻。

展览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指导,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徐州美术馆主办,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专业委员会、云龙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沛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刘冠玉工作室承办,圣云轩书画装裱古籍修复特别支持。


作为云龙非遗传承人的刘冠玉,1993年生于江苏沛县,现任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专委会副主任。3岁起,刘冠玉在母亲吴素云的影响下,学习剪制鞋花图样,2014年跟随阜阳剪纸名家葛庭友学习剪纸创作,2021年成为云龙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23年拜徐州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桂英为师,成为其关门弟子。


徐州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兼具北方剪纸的粗犷和南方剪纸的细腻。特别是拙朴浪漫的王桂英剪纸,已成为苏北剪纸的典型代表,受到美术界的推崇。受过高等美术教育的刘冠玉,将民间剪纸与殿堂艺术相结合,其剪纸作品曾荣获第三届国际剪纸艺术大赛“优秀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等。


此次展览分《四季平安》《我心中的家国情怀》《乡愁系列》等7个系列,共126幅。为烘托展览氛围,刘冠玉将剪纸后废弃的纸屑收集起来,配合前厅的剪纸装置一同展出,并邀请剪纸同行现场演示剪纸技艺,传播剪纸文化。



“这里展出的纸屑,寓示着在社会快速转型期中的剪纸并没有消亡,热爱剪纸的人们可以在纸上剪出美好的图案。”剪纸装置前,刘冠玉期待有更多人关注剪纸,以实际行动来保护和传承剪纸艺术。


“夸张的人物造型融合前卫的艺术图式,剪纸艺术也可以很潮流。”徐州高等师范学校美术教研室主任刘强评价刘冠玉《日常纸记》系列作品时说,“他将生活的点滴作为传统艺术语言,是技艺的传承,也是创新性的发展。”


学术主持、江苏师范大学兼职教授马凯臻,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王俭,中国矿业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副教授马平等对刘冠玉的剪纸作品作了点评,皆表示用剪纸艺术聚焦当下生活,青年文艺工作者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