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条灌鸡蛋嘞……”11月8日早上6点刚过,户部山社区剪子股步行街的杜记油馍店,油条在油锅里上下翻腾,掌勺的杜大爷常年不变的吆喝声,唤醒一天的烟火气。陆续有居民提着保温桶、端着不锈钢小盆走出小区,为家人购买早餐。
“两汉风范徐州城,千年文脉户部山。”这里是徐州楚汉文化、运河文化、商业文化、科举文化、建筑文化和民俗文化的荟集地,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积淀和300多年的商业传承,承载着徐州几百年的市井烟火。
跟着户部山社区居民张明河,记者感受着户部山浓浓烟火气。“我们这附近有徐州的‘三汤一粥’,马市街饣它(sha)汤、两来风辣汤、苏记丸子汤还有一碗鲜粥家的老味热粥,周末很多外地游客排队,但是我们想吃,下楼走几分钟就到。”张明河说,愿意自己下厨的话,附近1公里内有3处农贸市场。
户部山里街巷众多,土城巷、劳动巷、沙后巷……穿巷而过,一路上小店林立,便利店、缝纫铺、理发店随处可见。时间刚过8点,陆续有家长送孩子上学。张明河告诉记者,云龙区幼儿园、徐师一附小、户部山小学等学校都在社区附近,孩子入学很方便。
45岁的时淑梅在户部山生活了近20年。“这里交通便利,临近地铁站和公交站。小区挨着戏马台布市,给孩子扯布做衣服、缝缝补补很容易找地方。”最重要的是,她居住的小区到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步行约500米,到徐州市中医院步行约600米,到徐州市中心医院步行约1公里,就医便利。
“最近几年,云龙区先后对户部山建筑外立面、道路广场、街道绿化、灯饰亮化等方面进行了整治,社区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提升,居民生活更舒适了。”户部山社区党委书记陈娟说。
早晨的微风轻拂大龙湖水面泛起层层涟漪。这里是徐州新城区所在地,大龙湖附近的一些社区,在2019年前后才刚刚成立。这里的生活便利吗?汉源社区居民吴咸余带着记者参观了他的生活半径。
11月10日一早,吴咸余骑着电动车送女儿去上学。他的女儿所就读的镜泊路九年一贯制学校,距离小区约800米,去年9月刚开始招生,硬件设施完善。“我们社区的孩子上学很方便,小区里边就有幼儿园。”吴咸余说。
跟随吴咸余从汉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出发,步行1分钟的范围内就有2家便利超市、1家药房,步行3分钟可到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步行7分钟可到达昆仑农贸市场,步行10分钟可到达阅读公园,步行12分钟有一处商业综合体。
“衣食方面可能不如老城区选择丰富,但是基本生活需求都能满足。”吴咸余告诉记者,更多时候,他选择通过社区团购解决家里“吃”的需求。“我们小区有3个团购群,群主就是小区居民,食材新鲜,随时可以送货上门。”
大龙湖东岸的一些新建小区,入住率不高,周边缺乏农贸市场、大型商超等配套设施,开在小区门口的“便民100”超市成了社区生活的“大本营”。这里售卖基本生活用品、蔬菜瓜果、禽蛋肉类,还提供简单早餐。智慧阅读点也是“便民100”的标配,居民借助自助阅读系统,可以实现云龙区图书馆的图书通借通还。
“我们鼓励‘一店多能’,支持各类商业网点提供多样化便民服务,在安全、卫生的前提下适度搭载打印复印、代收代发、家政预约等项目;鼓励商户提供线上下单、配送到家、服务上门等多样化服务,延伸便民生活圈服务半径。”云龙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生活的边边角角,离不开一针一线、修修补补。云龙区组织开展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联合物业在各小区开设便民维修点、家政服务、废品回收等上门服务活动,让修鞋、配钥匙这些“小修小补”服务规范有序回归到新城区百姓生活里。
理想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应当是什么样子?徐州市商务局提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评价表中,既有农贸市场、生鲜超市(菜店)、早餐店、洗染店、美容美发店、照相文印店、家政服务点、维修点等基本保障类业态,又规划了新式书店、运动健身、养老、教育、休闲娱乐等品质提升类业态。
云龙区坚持以“1356”发展战略为统揽,把繁荣新城区作为三大任务之首,强化功能、做强产业,不断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补齐教育、医疗、商业、文旅和社区服务等功能性项目短板,更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服务需求。
在汉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记者看到这里规划了幼儿活动室、舞蹈房、书画室、社区图书馆等诸多便民设施,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新城区的一些小区在规划时已经预留了社区综合服务用房,方便我们开展便民服务。”汉源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晓燕介绍。
张妍是青年路小学新城区分校的一名老师,她说,2013年来任教时,学校仅有4个教学班、79名学生、14名老师。如今,绿地商务城等10所学校相继建成,见证了新城区加速繁荣的步伐。
现代商贸业能级全面提升。以大龙湖彩云里为代表的商业综合体“遍地开花”,既引进国际潮牌、高端名品、城市首店等商业顶流,又培育互联网新零售、跨境免税体验、文体旅商融合等新兴业态。
为进一步满足新城区居民健身、休闲需求,区委、区政府将楚韵路园路贯通工程列入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铺设了5条景观园路,大龙湖23.4万㎡绿地已经全面向市民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