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美丽云龙展新颜!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生活更美好了!”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生态环境改善成果,不断提升云龙区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近年来,云龙区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系统治理、精准施策,协同管控、社会共治,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工作思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云龙建设,让美丽生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成为居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托底。


天更蓝,多措并举护蓝天



让蓝天常在、空气常新,是美丽云龙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云龙区主动出击、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突出抓好工地扬尘管控,对全区建筑、拆迁、管线开挖和道路建设等各类工地,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街道严格执行施工工地“六个百分之百”要求,确保雾炮、围挡、清洗、覆盖等各项防尘措施落实到位。同时,着力加强道路扬尘防控,增加城区洒水车、雾炮车作业强度,全面落实洒水降尘、车辆冲洗、裸土覆盖、场地硬化等相关措施,确保空气质量稳步提升。


对辖区“散乱污”企业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加强对整治类企业环保设施使用情况的日常监管,建立动态管理清单和长效巡查、推动环保设施有效使用,坚决杜绝异地转移或死灰复燃现象。针对日常巡查中发现的新增“散乱污”企业,坚决关停取缔,绝不手软。


对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餐饮油烟排放问题,云龙区对辖区3400余家餐饮单位进行现场核查,全面归纳梳理出居民楼下的餐饮单位,并提出整改建议。同时,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油烟排放达标情况进行执法检测,对烟道设施不规范、净化器不及时清洗的餐饮单位提出整改意见。此外,加强日常巡查、夜间检查的频次和力度,加强油烟治理设施使用指导,及时督促店铺维护保养,保证净化效果,让“烟火气”不再扰民。



地更绿,增绿补绿提“颜值”


绿化是群众乐享、共享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如何在保证城市规划用地、农业发展用地的前提下,持续增绿补绿,“绣”出城市好景致?

2020年11月,云龙区决定开展立体绿化,将绿化向空间发展,即利用大街小巷的围墙和栅栏开展立体绿化。自2021年落实种植以来,截至目前共立体绿化130个点位,长度达到了12253米,绿化面积达到20余万平方米,共种植苗木约12万株,覆盖道路62条。再加上今年下半年新增的13个立体绿化点位,未来云龙区立体绿化将更可观可感,使市民真正享受到“生态红利”。

近年来,云龙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三化”工程,逐步向废弃地、畸零地等空间渗透拓展,多植树、多造林、多添绿,应绿尽绿。与此同时,持续提升公园绿地覆盖和开放水平,大力实施“城市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完善工程,加快街头游园、口袋公园等小微绿地建设,目前已建成立体绿化约20万平方米,实现居民出门5分钟至10分钟即有一片可休憩、可交往、可健身的绿色共享空间,不断让公园绿地融入市民生活,给广大群众增加可观赏、可停留、可游憩的绿色公共空间。

五山山体、拖龙山宕口等生态修复工程成功蝶变生态公园,黄山公园、东方锦城、老龙潭、民富园等一批口袋公园、精品园林先后建成开放,云龙山水绿壁、云苑熊猫游园、剪子股文化绿廊等10余处立体绿化精品点位点缀于居民区,让居民能够“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不断加强涉农区域绿化美化,大力实施乡村补绿工程,在潘塘街道、大龙湖街道、汉风街道等涉农街道道路沿线、河道两侧、村内主干道、村内空闲地、村庄庭院,大量种植无絮杨树、桃树、梨树、猕猴桃等林木果木,进一步构建农村绿色生态体系。



水更清,精准施策为碧水


2022年,大龙湖被评为江苏省首个淮河流域幸福河湖及江苏省级幸福河湖,为全省幸福河湖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云龙样板。


大龙湖的前身是大龙口水库,2004年以前,水域面积仅有0.8平方公里。经过十九年的全方位改造,如今的大龙湖横跨故黄河、奎濉河两大流域,水面面积达2平方公里,生态风景区总占地面积共4.5平方公里,水质稳定在Ⅲ类水标准,水域边缘种有芦苇、蒲蕅、水莲等,成为迁徙水禽重要的越冬栖息地,湖中鱼类40余种,植物150余种,鸟类80余种,成为徐州一道靓丽的风景。


大龙湖的蜕变,正是云龙区“用心治水”的一个缩影。


自2017年以来,云龙区全力开展河湖长制各项工作,建立市、区、办事处、社区四级河湖长体系,实现区域化、网格化管理,并与市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建立“河湖长+检察长”依法治河护河新机制,通过建立联合巡查、联合督查等机制,形成全流域水环境和资源保护合力,确保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无缝对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全社会支持的高效工作机制,逐步形成河湖岸线生态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水生态景观。


2022年,云龙区投入2400余万元,在老房亭河、三八河、闫河、琅河建设5座分散式污水净水站,全面改善河道水质;定期对辖区18条河流1个湖泊进行水质取样监测,分析水体质量现状;投入管护资金600余万元对33条区级河道、26座闸站实行市场化管护,有效提升河湖管理效率。同时,抓好源头治理、长效管理,持续推进涉农街道水污染综合整治和长效管护、农村河道疏浚贯通工程,不断提升农村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全力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幸福感更高,美丽家园齐参与



为把垃圾分类做好、做实,云龙区多点发力,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大龙湖街道维维紫悦台小区共19栋楼916户,根据小区入住居民分布情况,云龙区在小区建设了4处大型四分类生活垃圾收集亭,采取定点、定时投放为主,误时投放为辅的便民举措,满足居民投放需要。不仅如此,小区内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和指引牌随处可见,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


彭城街道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通过图文并茂的分类讲解、益智有趣的知识抢答,寓教于乐,让居民进一步熟悉了解垃圾分类,不断增强垃圾分类意识,逐步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社区还发动辖区退休老党员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工作,用“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垃圾分类;定期安排网格员入户走访宣传,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助力实现垃圾分类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共同建造和守护自己的美丽家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云龙区用“生态红利和“绿色福利,扮靓“外在美”,提升“内涵美”,向着“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奋斗目标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