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少儿七彩夏日 大龙湖街道开办爱心暑托班获家长称赞

本报记者 张瑾

“家门口有了爱心暑托班,不仅让孩子们有了好去处,而且给我们家长吃了颗定心丸。”家住雍景新城小区二期的居民王先生傍晚下班后,从容地来到云龙区大龙湖街道大龙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接女儿回家。爱心暑托班的许多家长和王先生一样,对街道的这项便民利民之举称赞不已。

今年暑假来临之前,为缓解家长的暑期看护焦虑,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大龙湖街道积极组织动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集结青年志愿者、辖区相关机构资源等多方力量,如期开设了内容丰富的暑托班课堂,托起少儿和家长的七彩夏日,营造关爱保护儿童的良好氛围,呵护儿童健康成长。

爱心暑托班开在家门口

暑假的到来让中小学生们有了宝贵的休闲放松时间,但对很多双职工家庭而言,暑假期间如何实现工作带娃“两不误”,成了一个难题。

“上班后把孩子独自留在家里,怕他不安全,也担心他一直玩手机。”赵女士说出了大多数家长的忧心,“暑假时间长,家长都想尽量把孩子的学习、玩耍、休息时间都安排好,但多少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社区爱心暑托班开课啦!”7月初,大龙湖社区网格群里的消息刚一发出,便得到了家长们的热烈反响。大龙湖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我们的社区爱心暑托班,就是要解决双职工上班后孩子‘看护难’的问题,第一天就收了十几个家庭的报名。”

在暑托班,小朋友们每天有固定的作业时间,大家能认真听从老师的安排,完成暑假作业,遇到难题时,志愿者老师还会及时帮助解答。

游戏活动、阅读指导、综合实践、兴趣拓展……社区里的爱心暑托班,不仅只有作业辅导。在大龙湖街道汉风社区,彭城书院志愿者协会副会长曹桂莲在暑托班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课。学习室里,孩子们齐声诵读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除了国学经典诵读,汉风社区暑托班还开设了软笔书法、国画美术、手工制作等课程。丰富的课程安排既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三年级学生小宇的妈妈赵女士平时工作非常忙,暑期来临之前还为看护孩子发愁,看到小宇在社区爱心暑托班里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交到了新朋友,赵女士也由衷得放心且开心。

志愿服务助力儿童成长

民生实事无论大小,都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为解决孩子暑期托管难题,进一步提升托管的质量,大龙湖街道借助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网格员等力量,实实在在为民办事,将暑期托管服务做实做细。

为保障爱心暑托班工作有序推动、持续开展,大龙湖街道将“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相结合,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广泛招募、培训大学生志愿者、离退休党员等,利用社区暑托班打造“暑期微课堂”,建立积分打卡制度,让志愿者结合专业特长,暑托班的经典诵读、手工制作、科普宣传等活动日益丰富多彩。

各社区不仅安排工作人员担当暑托班老师,还吸纳了辖区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等各行各业人士加入进来。汉风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社区依托“青春徐州 朋聚菁英”大学生实训实习项目,主动链接辖区退休教师等资源,让前来授课的老师以及开展的课程质量均有保障,暑托班的总体安排和孩子体验,都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赞扬。

就读于南京晓庄学院的孙诺和中国矿业大学的陈立响应社区号召,主动报名参加暑托班授课,每天下午2:30准时到社区报到,志愿服务到5点。两位大学生都说:“来社区为孩子们上课,把专业所学应用于实践当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贡献青春力量,对我们而言,非常有意义。”

大龙湖街道的暑期“带娃模式”,不仅解决了辖区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而且让孩子们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乐享暑假。大龙湖街道党工委委员、副主任黄元表示:“下一步,大龙湖街道还将继续巩固文明实践成果,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方式和内容,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以更贴近群众需求、更富有活力生机、更具温情关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把‘幸福之花’送到群众家门口,种进居民心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