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做好这12件事,孩子新学期适应快

每到开学,不少家长都要面临这样的问题:

“开学已经一个星期了,我家孩子还没调整过来,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老师都已经给我打过好几次电话了。”

“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这孩子天天还跟假期时一样。”

……

其实,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都是“假期综合征”的表现,家长也会因孩子中招而感到焦虑吗?



 假期综合征 


常见症状:困倦乏力、情绪低落、上课走神、记忆力减退、心烦意乱、学习效率低下。

症状分析:进入假期后,孩子会变得非常放松,他们会肆无忌惮地睡到自然醒,生活起居无规律;全身心沉浸在电视节目、网络游戏、球场竞技、逛街游玩中,导致生活节奏被打乱,运动减少,人际交往缺失。





开学前,家长如果没有进行适当引导和调整,孩子突然进入规律的上学状态后,身心都无法快速适应。今天,我们就给各位家长送上12招“秘诀”,开学前一周使用正合适。

和孩子一起对假期做总结

假期结束前,让孩子描述一下假期生活,讲讲自己对这个假期的感受和评价,分享下收获和遗憾(读书、旅行、休息、娱乐、交往等各方面),并及时总结经验或分析原因。

对于孩子开学可能出现的焦虑情绪,应当理解,不要随意批评,可以分享下自己假期过后对于上班的焦虑,告诉孩子这种情况不可避免,更不能排斥,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并消化它。

帮助孩子把内心清扫干净

假期吃喝玩乐,孩子早已变成一匹“脱缰的小野马”。现在,就帮孩子把内心清扫干净吧!
疯玩之后,孩子需要保持一颗安静的心回到学校。接下来的一周,让他们感觉兴奋的事就不要做了,可以选择一些偏于安静,但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孩子静下来,比如逛博物馆,练练字,养养花,听舒缓的音乐,看看书都是不错的选择。

循序渐进回归日常状态

假期中的孩子已经习惯了没有约束、自由自在的生活节奏,常常睡到自然醒,对时间没有太多规划的概念,心态上也比较放松。而开学后,时间、心态上则相对紧张,两种状态的转换往往需要一段时间。
因此,在帮孩子调整状态时,我们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把心收回来,否则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
假期最后几天,可以每天逐渐减少孩子玩耍的时间,增加学习的时间,直到和上学期间一致。

早睡早起,引导孩子调整生物钟

很多孩子在假期形成了晚睡、晚起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果不提前调整,开学之初,就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佳等情况,进而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这段时间,不妨和孩子一起制订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按照平日上学的时间起床、睡觉,有规律地作息,从而更好地适应接下来紧张的学习生活。

不过,不要一次性就把生物钟提前一两个小时,这会让孩子在生理上极为不适。而是每天睡得比往常早一点,起得早一点,慢慢地达到合理的时间。小步快跑,而不是一步跨越,这样孩子比较容易接受。

在叫孩子起床时,也不要各种催逼,这样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影响孩子一天的精神状态,让一天的生活变得乱糟糟。

调整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

假期不少孩子打破了三餐的饮食规律,大量的美味佳肴、饮料零食让孩子的身体也散漫、迟缓起来,能按时起床吃早餐的孩子更是少之又少。而三餐中,早餐尤为重要。一份营养美味的早餐,能让孩子全天的学习都充满活力。

因此,开学前,要注意调整孩子的饮食习惯,减少吃零食,一定要让他们按时起床吃早饭。同时,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要充分补给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少吃油炸食品。

如果孩子疲劳比较明显,也可以抽空与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用饱满的精神状态来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查漏补缺

一些孩子觉得假期作业随便写写就好,反正老师又不会检查,只会看看写了没有,所以假期作业总是书写潦草。还有的孩子经常将假期作业拖延至正式开学前一晚,挑灯夜战,通常在身心俱疲的状态下,草草应付。

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合理规划和安排开学前期的这段时间,及时查漏补缺,高质量完成作业。

最开始可能需要每天检查督促,如果不合乎要求,家长要温和而坚定地要求孩子重做,达标为止。有些家庭执行不了,往往是因为家长的态度不够坚定。孩子是很聪明的,他们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

多聊学校话题
鼓励孩子提前联系老师同学

告别假期返回学校,很多孩子还是不大情愿的,少数孩子可能还会对上学感到焦虑甚至恐惧,这时要和孩子做好沟通和引导工作。

茶余饭后多与孩子聊聊学校里的人和趣事,唤起孩子在学校的美好回忆。比如,孩子要好的小伙伴、某个孩子非常喜欢的老师,或者孩子上个学期有进步的事情。

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给好朋友发个微信、聊个视频,互相分享见闻和“新鲜事”,唤起孩子对校园生活和同学友情的向往,让孩子怀着迫切的愿望回到学校。同时,也能增进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还有利于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置办开学装备

提前准备好开学物品。

可以给孩子置办几样新东西,如新书包、新文具盒等。提醒孩子要开学了,增强孩子对新学期的新鲜感、期待感。

除了文具用品,还可以结合新学期计划,陪孩子去图书馆、书店等,也可查阅和购买孩子喜欢的书籍资料,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也为新学期适当做些准备。

温故知新
引导孩子进行适度的复习和预习

马上就开学了,旧知识不重拾,新知识如何再续?因此,在调整作息时间的同时,要逐渐增加学习的内容,温故知新。

我们可以先让孩子复习一下上学期的知识,把前面的知识再加强巩固,夯实打牢,这样在汲取新知识时才不会觉得吃力。

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浏览一下新学期的教材,适当做些预习,有利于新旧知识的顺畅衔接。

但提醒家长,孩子提前预习要适度,不建议提前把新知识学一遍,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在正式学习时丧失新鲜感和兴趣。

制定新学期的目标和计划

根据孩子的实际,帮助孩子制定新学期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和目标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

制定目标和计划时,应本着“追求细致”的原则,切忌好高骛远,无法落实。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记忆习惯

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 演讲习惯

让孩子学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

◎ 阅读习惯

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每天读一两分钟有好处,孩子一旦形成习惯,将会终身受益。

◎ 写作习惯

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坚持每天写下去。

◎ 定计划的习惯

培养孩子定计划的习惯,可以让他们清晰地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 预习习惯

学会让孩子自己去看去想,养成自己学的习惯。

◎ “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自己的,容易做的题去做。

◎ 错题集的习惯

每次考试之后,如何整理错题?找到同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研究一下提高的办法。

◎ 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

孩子要善于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

……

做好开学准备,给孩子仪式感

心理学家建议说,终止假期也需要仪式在假期结束前,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个小小的仪式,比如拍下孩子给假期日志画上句号的照片,或者录一段孩子介绍假期“战利品”(比如完成的作业、看完的书等)的视频,正式代表假期结束。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是每个人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绚丽绽放;而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只要家长细心地呵护,陪伴着孩子一点点成长,总有一天,你的种子也会绽放。新学期,愿每位孩子都能开启一个美好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