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司法局坚持以群众、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新途径,多维度精准发力,赋能提升服务效能,为群众、企业提供“足不出户”的高质量法律服务,有效提升了群众、企业对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满意率。
坚持“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搭建以区级中心为枢纽、街道级中心为支撑、社区站点为基础的区域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依托实体平台全面整合法律援助中心、矛盾调解中心、行政复议中心、公证处等平台、载体服务功能,有机融合全域诉源治理工作站、物业纠纷联合调处中心等专业化、个性化服务资源,通过载体整体进驻与服务功能进驻相结合,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事项全覆盖、广辐射。
“为全面提升全区公共法律服务可及率,除印制社区法律顾问名片外,我们还运用‘云龙司法’微信公众号推出、链接法律服务事项查询、‘苏解纷’小程序等线上服务功能,群众只需动动手指,即可享受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道。
自“产业链+法律服务”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区司法局精心选派熟悉生物医药、知识产权、金融等各领域法律法规的专业律师成立“公益法律服务团”,深入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短期困难企业等,调研摸排产业发展和企业经营面临的法治领域痛点难点问题,分析梳理企业法律需求。重点围绕企业经营中易发多发的股权纠纷、合同违约、知识产权保护、劳动用工等法律问题,整合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等服务资源,推出“淮海金融法律沙龙”“远程视频公证”等精准化、专业化法律服务产品,点对点为企业“精准把脉”、出谋划策。今年以来,共开展专题法治讲座、“法治体检”40余场,收集企业法律服务需求100余条,排查经营风险点30余个,解决企业经营问题50余个。
制定明确公共法律服务任务清单,指导各街道、社区规范落实阵地建设、岗位设置、服务内容、工作质效、人员配置等标准要求,提升“一站式”服务能力,确保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有章可循。
创新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模式,推出“1+N”法治地图小程序,集成社区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服务领域、联系方式等资源信息,方便企业群众自由比选、精准对接,开启“一键导览”新体验。
印发各街道《“十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便民手册》,按照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及标准详细公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服务事项清单》,并配套公共法律服务阵地地图,空间化展示法律服务获取方式,打造“一册在手 服务全有”的全新服务保障载体,真正使均衡、普惠、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移步可至、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