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助企惠民

今年以来,区司法局坚持以群众、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新途径,多维度精准发力,赋能提升服务效能,为群众、企业提供“足不出户”的高质量法律服务,有效提升了群众、企业对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满意率。

PART.01
以平台为“支撑点”强化服务“辐射力”

坚持“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搭建以区级中心为枢纽、街道级中心为支撑、社区站点为基础的区域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依托实体平台全面整合法律援助中心、矛盾调解中心、行政复议中心、公证处等平台、载体服务功能,有机融合全域诉源治理工作站、物业纠纷联合调处中心等专业化、个性化服务资源,通过载体整体进驻与服务功能进驻相结合,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事项全覆盖、广辐射。

“名片上有社区法律顾问的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遇到法律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电话咨询,真是太省事了!”通过联合社区“法律明白人”到户走访、发放顾问名片、公布微信二维码等方式,社区法律顾问主动“进圈入群”搭建与群众沟通渠道,灵活运用“订单式”服务机制,提供“线上+线下”法律咨询、法治宣讲、矛盾纠纷化解、法治体检等精准法律服务,服务覆盖率达100%,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为全面提升全区公共法律服务可及率,除印制社区法律顾问名片外,我们还运用‘云龙司法’微信公众号推出、链接法律服务事项查询、‘苏解纷’小程序等线上服务功能,群众只需动动手指,即可享受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道。

PART.02
以队伍为“关键点”激活服务“原动力”

“你们的到来真是一场及时雨,这次讲的劳动用工法律风险防范对我们规范用工管理太关键了!”园区企业负责人欣喜表示。然而一开始,“公益法律服务团”却并不那么受欢迎,如何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区司法局有话说。

自“产业链+法律服务”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区司法局精心选派熟悉生物医药、知识产权、金融等各领域法律法规的专业律师成立“公益法律服务团”,深入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短期困难企业等,调研摸排产业发展和企业经营面临的法治领域痛点难点问题,分析梳理企业法律需求。重点围绕企业经营中易发多发的股权纠纷、合同违约、知识产权保护、劳动用工等法律问题,整合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等服务资源,推出“淮海金融法律沙龙”“远程视频公证”等精准化、专业化法律服务产品,点对点为企业“精准把脉”、出谋划策。今年以来,共开展专题法治讲座、“法治体检”40余场,收集企业法律服务需求100余条,排查经营风险点30余个,解决企业经营问题50余个。

PART.03
以融合为“着力点”提升服务“联动力”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加强沟通协作,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与社会治理、诉讼服务等业务的对接机制,构建各司其职、配合有力的工作体系,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的良好局面。”云龙区司法局分管负责人说道。
  • 制定明确公共法律服务任务清单,指导各街道、社区规范落实阵地建设、岗位设置、服务内容、工作质效、人员配置等标准要求,提升“一站式”服务能力,确保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有章可循。

  • 创新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模式,推出“1+N”法治地图小程序,集成社区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服务领域、联系方式等资源信息,方便企业群众自由比选、精准对接,开启“一键导览”新体验。

  • 印发各街道《“十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便民手册》,按照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及标准详细公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服务事项清单》,并配套公共法律服务阵地地图,空间化展示法律服务获取方式,打造“一册在手 服务全有”的全新服务保障载体,真正使均衡、普惠、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移步可至、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