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 文化向新 生活焕新

漫步于彭城七里“土城汉风”片区

这里游人如织

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土城汉风”片区

面积共32.19公顷

北至石磊巷—劳动巷

东至解放路,南至和平路

西至中山南路

拥有汉代采石场、土山汉墓

及徐州博物馆等文化地标



片区内,和平路停车楼正紧锣密鼓施工,建成后将切实破解周边停车难题;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即将开门纳客,成为串联地方风味与城市记忆的新载体:“彭城七里时光邮局”“七里画报”等新潮打卡点相映成趣……从民生工程的落地,到文化地标的崛起,彭城七里正以“七里焕新”的生动实践,勾勒出徐州在城市更新中 “古今交融、文商旅共生”的鲜活图景。


移步换景

老城区里的“新生长”


早上8点多,和平路停车楼工地,工人们早已忙碌起来。眼下暑气正盛,他们趁着这短暂的清凉,抓紧时间多赶些进度。


和平路停车楼项目位于云龙区和平路北侧、沙前巷东侧,原为一处商业建筑与棚户区,周边有江苏师范大学、莲花小区、徐州博物馆等,既有学校、景区,又有居民区。停车楼为地上三层结构,预计能提供车位100余个。作为区域重要民生工程,该项目聚焦周边停车痛点,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停车紧张问题。设计上,外部采用色调柔和的清水混凝土挂板,与彭城七里景观自然融合,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 


离和平路停车楼不远,便是将于下半年开门迎客的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馆舍外墙上,一字排开的打卡墙格外惹眼,早已成了往来行人驻足留影的好去处。


“彭城七里时光邮局”前,不少市民正轮番上前拍照打卡。


“这颜色太适合夏天了,清爽好看,还有咱们徐州彭城七里的标识,特别出片。”市民张文永笑着说。


再往前几步,“七里画报”的相框设计别具巧思。一位河北游客半蹲在相框前,随着快门轻响,这段难忘的徐州之旅,定格成了精彩的记忆。



市井烟火

舌尖与文化的“新交融”


恢宏大气的“彭门楼”以传统建筑形制为基底,融入“礼乐之门、时空叠幕”的创新设计理念,不仅是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的主入口,更是一座“立体文化舞台”,日后将定期举行非遗展示、宴饮乐舞等活动。


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远不止于静态的陈列,更在于让游客沉浸式体验饮食文化的活态传承。“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享受属于徐州的烟火气,感受穿越千年的彭城情。”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里既有地锅鸡、羊肉串、米线、烙馍馓子等传统美食,也有炸牛排、卷饼、冰粉等网红小吃,让美食爱好者“一站式”品味地道徐州美食。


除了美食之外,文化更是地域魅力的核心体现。作为彭城七里重要片区之一,“土城汉风”片区汉代遗迹众多,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汉代采石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土山汉墓,以及徐州博物馆。


徐州博物馆主馆基本陈列包括“古彭千秋”“大汉气象”“天工汉玉”“汉家烟火”“俑秀凝华”“金戈铁马”等,展出各类文物珍品5000余件,全面展示了徐州丰富璀璨的历史文化和厚重的地域文明。


随着暑期的来临,徐州博物馆的热度更是持续攀升,成为亲子游、研学游的热门之选。展厅内随处可见举着相机的游客、认真听讲解的学生,热闹的氛围中透着对历史文化的热忱。


“以前只在书本和电视上看到过金缕玉衣,这次亲眼目睹,工艺简直绝了。每一片玉都那么精致,金丝的串联更是巧夺天工,不愧是国宝!”


“S形玉龙佩比图片里震撼十倍,古人的审美和手艺,真是不服不行。”


……


在徐州博物馆,不仅可以看到历史的痕迹,更可以感受到文化的延续。


走进徐州博物馆文创商店,最先扑面而来的,不是历史的厚重感,而是一种轻盈、灵动的气息。


汉宫乐舞手摇音乐盒、俑秀凝华晴雨伞、乐舞百戏汉画像石书签……各类文创产品错落陈列,让沉睡的历史元素借现代设计苏醒,以实用姿态融入当下生活,成为可触摸的文化载体。


这些融合了巧思与文化底蕴的文创产品,对游客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即便提前做好 “克制” 准备,也很难抵挡住这份诱惑。


“之前我们还互相提醒,‘冷静些,别冲动’。可真正踏入文创店里,才发现‘空手离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游客杨光笑着说。



民生温度

老小区里的 “新生活”


“土城汉风”片区的焕新,不仅改变了城市风貌与商业生活,更切实改善着居民生活。


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石磊小区共9栋楼,住着500多户居民,曾因设施老化、环境杂乱而困扰重重。如今经重点改造,已焕发新颜:灰白色外立面配着仿古砖瓦,仿石材道板砖与太阳能路灯相映成趣;空调外机整齐排列,玻璃窗洁净明亮;沥青路面平坦宽阔,规划有序的停车位也解决了“停车难”。


比外观更动人的,是居民生活的提质。


一层进门即是儿童托管室,丰富的儿童图书满足孩子阅读需求,还可以休闲娱乐;宽敞大厅里的乒乓球桌,为居民提供运动好去处。助餐点采用 “政府扶持 + 社区运营 + 社会参与”模式,为老人提供实惠营养餐,70岁以上每餐补2元,低价好菜解了用餐难题。助餐点对面,云龙社区医院石磊卫星诊所每天都有医生坐诊,借助“5G+”智慧医疗,老人可现场测血压、血糖,数据同步发给家庭医生,“医疗 + 康养”为健康护航。


即将开放的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外,打卡墙引游人驻足,相框设计里仿佛已盛满未来的烟火与历史;孩子对金缕玉衣的好奇,老人在城市书房的安然……都在诉说:城市更新不只是建筑更迭,更是对人的深层回应。


500多户居民告别石磊小区旧貌,在社区服务中心里收获便利;汉代遗迹与新潮打卡点交辉,文物借文创走进生活 —— 彭城七里的“焕新”,早已超越空间改造,成为“传承”与“共生”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