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莱同志在苏北五市新型农村社区
纳入文明村管理视频座谈会的讲话要点
(2020年7月13日)
今天的视频座谈会,主要是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的部署要求,落实省委娄勤俭书记关于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系统谋划、全面推进的批示精神,围绕在农房改善中同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交流调研成果,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我主要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提高思想自觉
1.同步提升乡风文明,是农房改善的题中应有之义。在部署启动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这项工作时,省委、省政府就同步建立了省级组织领导体系,下设6个工作小组,要求“分工负责,协同配合,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其中一个小组就是社会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指导组,成员单位由省委宣传部、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组成。近期,省委省政府还将专题部署美丽江苏建设工作。美丽江苏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美丽乡村,而苏北地区乡村最美的代表应该就是新型农村社区。
2.实现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是群众的热切期盼。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居住条件改善,不能仅限于外在形态的改善,农民上楼、撤组撤村并到新型农村社区里集中居住或者进城入镇,涉及到农民生活习惯、居住方式、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方式,社会关系的调适,心理健康的调适等很多复杂的问题。不能人的身体住进了崭新舒适的新房子里,而人的思想和行为还停留在“脏乱差”的环境里。从前段时间我们参加2019年度农房改善项目考核评估以及平时调研了解的情况看,群众既希望住的房子是新,同样期盼有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2015年5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就对农村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要求。现在,我省推进的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这方面的标准应该更高一些。
3.农房改善,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大机遇。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的决策部署,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水平提供了难得机遇。以前一些地方老是抱怨硬件环境太差,要抓乡风文明建设很难。现在居住条件改善了,有很好的基础了,应该走上“环境影响人、人改造环境”的良性循环了。全省文明办系统必须抓住这样的机遇,强化系统思维,从源头抓起,会同相关部门把改善住房条件与实施乡风文明提升工程结合起来,按照江苏省文明村的标准来管理好新型农村社区。
二、探索管理模式
与规划、建设农房相比,完善长效管理“后半篇文章”任务更重。新型农村社区的“新”,关键在于内外兼修,核心是塑造“新风貌”。农民群众集中居住后,特别是跨行政村和村民小组的合并居住,村庄规模、人员构成、社会结构都会发生变化,对社会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新型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还不同,要根据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提供管理服务,探索务实有效的管理模式,组织引导农民群众由村民变居民。
1.解决好物业管理问题。集中居住与分散居住相比,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物业管理,包括公共部位维修管理、日常保洁、保安、保绿等等,特别是对于一些公共财政薄弱的地方,物业管理资金怎么筹措都是新问题。从一些管理得比较好的居民小区来看,发动居民积极参与,自己动手管护家园是比较可行的路子。调研发现,有些地方的环境卫生全部由政府或村集体来包、雇人保洁保绿,老百姓不用自己打扫。长此以往,这些地方的环境改善很难持续。所以不能简单地给予,哪怕让老百姓每月出1块钱,也要让他有参与感,才会参与到爱护环境卫生之中。要教育引导群众自己动手来改造周围环境,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房前屋后做起、从不文明习惯改起,争做优美生活环境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2.解决好生活习惯问题。从调研的情况看,有这三类问题要着力解决好:一是毁绿种菜问题。一般的农村,宅前屋后基本上都是自留地、空地,农民群众都种有蔬菜等,但是集中居住以后,农民种菜问题需要提前考虑好。从现在的城市拆迁安置小区来看,如果这个问题不处理好,肯定会带来毁绿种菜、乱种植等问题,也会严重影响小区居住品质和居民满意度。有些拆迁安置小区,在规划建设时就考虑在小区周边预留一些空地,按照每家每户人口数,分配给小区居民种菜,建设成为“开心农场”,通过“疏”的办法引导大家爱护绿化。这种方法值得借鉴。二是乱停乱放问题。集中居住以后,有些农民群众特别是年纪大的群众肯定会把一些老物件、瓶瓶罐罐之类的东西带过去,如果不妥善处理,就会带来乱堆乱放问题,影响小区形象甚至堵塞楼道、造成消防隐患。有些地方的拆迁安置小区,在规划建设之初就提前考虑利用楼梯间等公共空间,在每个单元建一间公共用房,提供给群众放置农具、旧家具等杂物,而且事先约定如果两年不使用的就作为无用物品处理掉。还有就是机动车停放问题,需要超前谋划设计,预留足够的停车位,并且实行划线停车、顺向停车,引导群众养成好习惯。三是晾晒衣被问题。从实际情况看,楼上晾衣服滴水影响楼下晒被子导致邻里纠纷,这样的事情并不鲜见。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有些地方在小区规划建设时,就考虑开辟一个或者几个集中的空地,安装好晒衣架,引导大家去晾晒,如果下雨了还有居委会干部或者志愿者帮助收拾衣被,这种做法就非常好。
3.解决好文明行为问题。随着集中居住的不断推进,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可避免的发生重大变化,“半城半乡”将是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形态,要运用多种形式普及社会交往、公共场所、文明交通、文明养宠等方面的礼仪规范,特别是要引导农民摒弃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涂乱扔等不文明行为,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对于集中居住以后,农民群众不再适宜在小区里饲养家禽家畜等情况,一定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引导工作,告知他们居住方式改变带来的生活习惯改变。建议各地借鉴《宿迁文明20条》,组织农民群众广泛讨论形成简单易记的村规民约,拿出规定细、可行性高、操作性强的规矩,广泛宣传教育,严格管理措施,从一开始入住时就要管好管到位。
4.解决好人际和谐问题。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集中居住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由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的变化,个别地方很可能也会成为现在城市里一样的“关门社会”,门一关,人就关在里面了,与邻里陌生。要根据农民群众进城入镇和集中居住带来的这种生活方式变化,给小区组织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趣味游戏、邻里节等活动预留好公共空间和场所,帮助农民群众尽快适应新生活。建好用好志愿服务标准化站点,坚持以“邻里守望”为主题,重点围绕空巢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残疾人、困难家庭等,组织开展亲情抚慰、学业辅导、技能培训、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活动,及时提供实实在在帮助,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关爱,引导更多的村民参与志愿服务,打通心理堵点,营造和谐邻里关系。
5.解决好移风易俗问题。集中居住以后,一些人可能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了,有空闲时间了,也有一点钱了,很可能滋生聚众赌博的恶习。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引导树立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的文明风尚。注重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头节俭办理婚丧嫁娶事宜、带头革除陈规陋习、带头树立文明风尚。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为依托,引导群众自己约定红白喜事消费标准、办事规模和礼仪模式,广泛开展乡风评议,褒扬新人新事新风,反对低俗庸俗媚俗。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建立完善红白事公共服务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可免费提供办事场地、厨房用具、餐桌餐具、文化活动、司仪服务等,在便民利民中倡树文明新风。
三、压实工作责任
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要自觉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开动脑筋、稳扎稳打,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切实抓好社会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工作。
1.省级抓好制度设计。前段时间,我们就下发了通知,要求将所有的苏北地区新型农村社区纳入2019-2021年度江苏省文明村进行预申报管理,希望各地严格落实好预申报程序,切实抓好后续管理。从制度层面,省里初步考虑从今年开始,丰富拓展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的内涵,在原有文明城市测评指数的基础上,新增乡风文明测评指数。这项制度设计,适用于全省所有设区市和县(市、涉农区)。乡风文明测评指数的指标内容,下一步将进行细化。对于苏北五市来说,乡风文明测评指数很大程度就来源于对新型农村社区的测评考核。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按照一个设区市、县(市、涉农区)的城市化率,对文明城市测评指数、乡风文明测评指数两项进行加权平均产生,纳入省对各地高质量考核。而且在公布成绩的时候,既通报各地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又分别公布文明城市测评指数和乡风文明测评指数。新型农村社区只要是入住了的,不管是今年的还是以前的,都将进行随机抽样测评,作为乡风文明测评指数的重要依据。以考核为导向,督促一些地方改变“重建轻管”的错误做法,有效扭转个别地方新型农村社区和拆迁安置小区“一年新、两年旧、三年乱”的局面。
2.市级抓好组织推进。各地要切实按照“源头治理、系统谋划、长效管理”的要求,像重视文明城市创建一样,重视新型农村社区和拆迁安置小区管理等乡风文明建设。从省里的制度设计,可以想象得到,随着各地都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创建甚至拿到了全国文明城市的牌子,今后的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的差距可能就是乡风文明测评指数。各地文明办要会同农房办,摸清现有及在建新型农村社区的底账,按照文明村预申报的要求进行管理。设区市要出台新型农村社区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有效破解面上普遍存在的难点问题,通过现场推进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复制推广。需要强调的是,个别设区市还没有成立社会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指导组,要抓紧组建,切实加大对新型农村社区的指导力度。
3.县级抓好具体落实。对所有已建或在建的新型农村社区,要进行“回头看”,对长效管理没有落实到位的,要抓紧“补课”。即使已经入住了的,一般来说,时间都不算太长,现在及时抓,还有挽回的余地。千万不要到了一团糟的时候,就积重难返了。对于尚未入住的新型农村社区,要根据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江苏省文明村的标准,逐一对照,抓好细化。不管是否是全国和省级试点地区,都要提前谋划建好用好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019年4月,省推进办转发了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关于结合苏北地区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水平指导意见的通知》,希望各地根据这个通知的精神,全面抓好落实。
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是一项政策性、开创性很强的工作,农民群众也非常关注,我所讲的这些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真诚地希望大家齐心协力把社会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各地有好经验好做法,也及时反馈给我们,我们将积极做好宣传推广工作,促进这项工作高质量地开展。